踏春風箏節
—— · 力邁國際學校高中校區 · ——
,時長01:11“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風箏由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發明于東周春秋時期,歷史非常悠久,距今已2000多年。它不僅僅是一個便于人們休閑娛樂的玩具,更蘊含著美好的寓意。風箏象征吉祥、祝福和希望,放飛風箏的過程也體現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上周五,力邁國際高中在戶外操場舉辦了“踏春風箏節”活動。
此次活動由文科藝術組策劃和組織實施,在全校各部門的通力配合下,“踏春風箏節”圓滿落幕。該活動分為三大板塊:“記者招待會”,寓學于趣;繪制風箏、頭腦風暴;放飛風箏,放飛希望。
1“記者招待會”,寓學于趣
—————
其他國家也有風箏嗎?如果有,那和咱中國的有很大的區別嗎?
世界上最長的風箏有多長?成功飛起來過嗎?
放風箏時該順風起飛還是逆風起飛?
現代的風箏種類繁多,樣式多姿多彩,那它最初是什么樣子的?
世界上最長的風箏有多長?
風箏和踏春有什么關系?
……
諸多的問題,都是各個班級的“記者”朋友們提出來的。放眼望去,力邁國際高中儼然在舉辦一場聯合國記者招待會。各個媒體的名字令人捧腹:法莘社、邁邁TV、力邁櫻桃TV、力邁之聲、美漣社……“記者”們語態自然,落落大方,拿著話筒,向臺上的新聞發言人王維老師提問。有的“記者”同學酷愛思考,提前做足了功課,查閱了大量資料,所以提出的問題非?!暗筱@”,大有一種不難道新聞發言人誓不休的勁頭。例如提出了“世界上最長的風箏有多長?”這樣有趣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同學們了解了與風箏有關的風俗和文化知識。
小知識:風箏由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發明于東周春秋時期,已2000多年。相傳墨翟以木頭制成木鳥,研制三年而成,是人類最早的風箏起源。后來魯班用竹子,改進墨翟的風箏材質,直至東漢期間,蔡倫改進造紙術后,坊間才開始以紙做風箏,稱為“紙鳶”。
到南北朝時,風箏開始成為傳遞信息的工具;從隋唐開始,由于造紙業的發達,民間開始用紙來裱糊風箏;到了宋代的時候,放風箏成為人們喜愛的戶外活動。宋代周密在《武林舊事》寫道:“清明時節,人們到郊外放風鳶,日暮方歸?!傍S”指的就是風箏。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宋蘇漢臣的《百子圖》里都有放風箏的生動景象。
在力邁國際高中,我們認為: “玩”是人之為人的天性,在玩中增長智慧、開發智能、玩出名堂;我們提倡“玩中學”這一教育理念,將“玩”和“學”結合起來,在“玩”的過程中自由、快樂地學習和探索。該理念的核心,就是讓學生在“經過設計的游戲與活動”中學習,在“玩”中實現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玩,到底有多重要?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說:“最有效的一種教育是讓孩子在有趣的游戲中玩耍?!? 德國哲學家席勒也曾說過:“只有當人充分是人的時候,他才游戲;只有當人游戲的時候,他才完全是人?!?/p>
在“記者招待會”上,同學們擔任記者,沉浸式體驗記者招待會,自發地觀察、想象、調查、實驗和創造。我們把與風箏相關的文化、習俗、歷史知識等元素融入其中,具有游戲性、互動性和挑戰性,實現寓教于樂、寓學于趣;促進學生之間以記者身份進行交流互動,建立并深化學生、師生之間的情感聯結。
2 繪制風箏,頭腦風暴
—————
“記者招待會”結束后,同學們進入自己的小組,繪制風箏。美術老師給同學們簡單講解了風箏的幾種造型,帶領大家開展“頭腦風暴”。很快,各個小組都產生了靈感。
構思、選色、搭配、繪畫……各個小組在忙碌地繪制著自己心中的風箏。朵拉、梵高的星空、鋼鐵俠、睡蓮、斯大林頭像……一個個造型各異、匯集奇思妙想的風箏承載著同學們對生活和美的感悟。有的小組還在風箏上寫下了自己對老師的感恩。同學們感慨:在力邁,沒有什么風箏上不了天!
在此過程中,藝術老師在各個小組巡視、指導,給學生及時的反饋,使他們能夠及時調整操作程序,不斷嘗試更有效的解決方式。我們將及時反饋融入學校實踐課程,以項目學習的方式,鼓勵大膽創造,激發學生的思考與實踐,培養動手能力、求真、求實的科學態度和批判性思維,以及團隊協作能力。
我們認為,好的教育應該是培養終生運動者、責任擔當者、問題解決者和優雅生活者,培養學生健全而優秀的人格,幫助他們收獲未來的幸福,造福國家社會。
優雅的生活者要善于發現美,對外界的美的信號有敏銳的捕捉力,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能力。繪制風箏時,同學們能夠被一個出色的作品或者生活中的一個細節所觸發,以豐富的情感來感受美,從而激發出創作欲望,體驗創造美的過程;并能以欣賞的眼光看待其他小組的作品,這就是優雅生活者的體現。
3 放飛風箏,放飛夢想
—————
風箏繪制完成后,每個小組都選出一名代表,拿著自己創作的風箏,準備放飛。體育老師給大家講解了風箏順利起飛的要領。一聲令下,同學們奔跑起來,進行風箏試飛。他們手執形態各異的風箏,迎著春風歡快地奔跑,緩緩放出手中的長線,讓承載了自己希望和夢想的風箏在云霄里翱翔。仰望長空,一幅熱鬧非凡的“踏春風箏圖”在力邁國際高中的校園徐徐展開。
當天的場地出現了各種障礙,枝丫伸向天空,隨時都能勾到風箏線;偶爾刮起來的一陣大風能把風箏“打倒”在地。在力邁國際高中,我們設置各種各樣的教育場景,培養出色的問題解決者。在活動障礙中,能夠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提升心理素質,實現學生的有機成長。
因為,在活動過程中超出預期外的障礙構成了不可預測的風險和隱藏的冒險性,這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我們利用學?,F有空間,在做好安全保障的基礎上,設計放飛風箏活動,使學生們可以在真實且具有一定障礙的戶外活動中,體驗自然系統的復雜多樣,培養獨立、冒險和探索的精神,掌握預估風險和應對風險的能力。
最后,我們以小組挑戰賽和成果展示的方式激勵學生,使學生積極參與,展示自我。
曾擔任斯坦福大學本科新生部主任的朱莉·萊斯考特·海姆斯,用歷時10年的觀察,給有志于到世界一流大學深造的學生的家長們提出了8條建議,其中第一條就是,“給孩子自由玩耍的時間”。
/////
一直以來,力邁國際高中堅持減負增效,在更充分的自由學習時間里實現校園全場景育人,使學生發展自主探究能力,強化自我管理能力。此次“踏春風箏節”活動,很好地踐行了這一理念,同學們在“記者招待會”上親近傳統,在實踐中放飛夢想,在參與中收獲快樂并積淀智慧。
咨詢報名